综合类:
广东广播电视台(覆盖珠三角)、香港无线电视(TVB)、澳门广播电视(澳广视)58。
《南方日报》《大公报》(香港)、《澳门日报》(本地新闻核心)58。
财经类:
第一财经(大湾区版块)、香港《经济日报》、深圳卫视财经生活频道57。
新媒体平台:
香港01、橙新闻(香港)、南方+(广东)、澳门力报(APP)58。
科技/产业:36氪华南站、深圳新闻网、香港《信报》科技版57。
文化/旅游:《香港商报》文旅频道、澳门《市民日报》文化专栏、广州日报“文化湾区”58。
民生/消费:香港《头条日报》、深圳《晶报》、微信公众号“大湾区生活圈”57。
英文媒体:
《南华早报》(香港)、CGTN大湾区频道(央媒国际平台)58。
社交媒体矩阵:
香港媒体Facebook专页(如TVB News)、抖音“大湾区资讯”(政府官方账号)58。
匹配需求:
政府/企业发布会优先邀约《大公报》《澳门日报》等权威媒体,强调政策解读价值58。
科技类活动邀请36氪华南站、《信报》科技版,提供独家数据白皮书57。
名单分级:头部媒体(如TVB、南方+)重点跟进,中小媒体批量邀约78。
邀请函规范:
邮件标题标注“大湾区”地域标签(如“大湾区XXX峰会邀约-2025年5月”),正文明确活动议程、交通指引(尤其港澳记者需注明口岸接驳)17。
附差异化资料包:香港媒体提供中英双语稿件,澳门媒体补充葡语摘要58。
利益驱动话术:
向香港记者强调“跨境合作案例独家曝光”,向深圳媒体提供“产业链调研数据优先授权”37。
本地化合作:
委托大湾区公关公司(如“媒体管家”)协调跨境媒体,解决港澳记者签证、设备通关等问题56。
通过行业协会(如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联动行业媒体58。
成本控制:
港澳媒体车马费约2000-3000元/家(含跨境交通补贴),内地媒体按区域标准执行56。
跨境协作优化:
设置粤语/英语双语接待,为港澳记者提供专属网络(支持国际社交平台访问)58。
安排1对1专访(30分钟/家),优先匹配TVB、香港01等头部媒体78。
传播效果追踪:
统计粤港澳三地媒体报道量,分析传播关键词(如“湾区融合”“跨境创新”)78。
建立记者档案库,标注港澳记者偏好(如选题方向、发稿周期)78。
时间敏感度:避开香港书展(7月)、澳门国际电影节(12月)等大型活动档期58。
合规要求:港澳记者需提前报备采访设备清单(如摄像机型号),避免海关扣留56。
文化差异:对香港记者避免过度强调“政策宣传”,侧重“市场机遇”;对澳门媒体增加民生案例58。
通过精准的媒体匹配、跨境资源整合与专业化执行,可显著提升大湾区媒体传播声量。
媒体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