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时间:2025年11月24日-26日
展会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馆)
展会主题:科技守护水安全,智慧赋能新发展
中国作为全球水库大坝数量最多的国家,现有超过9.8万座水库大坝,其中95%为土石坝,且大部分建于上世纪80年代前。受限于早期技术与经济条件,许多大坝存在检测系统不完备、监测技术落后等问题,坝体结构破损、坝基渗漏、坝面变形等安全隐患频发。据统计,中国每年因大坝失事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亿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更进一步加剧了安全风险。
在此背景下,水利部等部门多次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推动自动化、智能化监测体系建设。2025深圳国际水库与大坝监测技术博览会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提升全球水利设施的安全管理水平。
全链条解决方案覆盖
展会预计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吸引500余家国内外企业参展,涵盖传感器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等全产业链环节。核心展示领域包括:
高精度监测技术: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实现坝体内部温度、应变、裂缝的毫米级精度监测,数据传输延迟低于1秒;
智能诊断平台: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智能诊断系统可自动识别坝体位移、渗流异常等20余类风险场景,准确率超95%;
无人机巡检系统:搭载激光雷达与多光谱相机的无人机每日完成全坝体三维建模,精度达厘米级,并自动生成巡检报告;
水下监测机器人:能够在水下进行高精度测量,实时监测坝体结构、坝基渗漏等关键参数,降低人工监测风险。
政策与标准引领行业规范化
水利部、应急管理部等部门将派代表参会,解读《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管理办法》等最新政策,并联合行业协会发布《智慧水利监测技术白皮书》,明确行业技术路线图与标准化要求。例如,白皮书将规范传感器布设密度、数据传输协议等关键指标,推动行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国际技术合作与资本对接
国际技术合作专区:德国企业与国内高校联合开发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已在国内多个水库试点应用,展会将推动更多跨国联合研发项目落地;
水利科技创新大赛:面向全球征集监测解决方案,优秀项目可获得政府引导基金、产业资本投资。例如,某初创企业的AI预警系统通过展会平台获得2000万元A轮融资,并与3个省级水利部门达成合作。
高端论坛与专题会议
粤港澳大湾区水利科技论坛:聚焦“空-天-地-网”一体化监测体系构建,探讨如何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与物联网实现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技术研讨会:围绕智能感知与监测、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等主题,分享全球最新实践案例。例如,华为“智慧水务”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国20余个省份,其5G+AI技术可实现监测数据实时传输与智能分析。
新品发布与成果展示
无人机载激光雷达:某企业将发布新一代无人机巡检系统,单日覆盖面积提升3倍,适用于复杂地形水库;
自修复传感器:某高校团队研发的纳米材料传感器可在坝体裂缝产生时自动修复,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至10年以上。
深圳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在智慧水利领域已形成显著优势:
科技巨头赋能:华为、腾讯通过“5G+AI”技术赋能水利监测,例如腾讯的物联网平台可连接超百万个传感器,实现全国水库数据实时汇聚;
无人机产业集群:大疆创新的无人机巡检系统覆盖超千座水库,其智能避障技术可应对复杂天气与地形;
会展基础设施: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拥有20万平方米展览面积与智能化服务系统,可满足万人级参会需求,其“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支持全球观众远程参与。
本届展会不仅是一场技术盛宴,更预示着水利行业迈向“无人化、少人化”管理的未来图景。通过构建“空-天-地-网”一体化监测体系,全球水利设施的安全管理水平将实现质的飞跃。例如,某试点项目通过部署5000个传感器与AI分析平台,成功将大坝风险预警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6小时,为人员疏散与应急处置争取宝贵时间。
2025深圳国际水库与大坝监测技术博览会正以深圳为支点,撬动全球水利安全治理的变革。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一个更安全、高效、智能的水库大坝监测时代即将到来。
参展报名咨询:15000870381吴先生
ys199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