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3 - 27 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将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聚焦点,2025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机器人展在此盛大启幕。这不仅是一场展会,更是一次产业的深度交融与升级的契机,其规模与影响力在全球机器人行业中首屈一指。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器人全产业链盛会,本次展会的展出面积高达 28 万㎡ ,500 + 国际品牌将在此展示各自的前沿科技与创新产品,从工业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从核心零部件到整体解决方案,覆盖了机器人产业的每一个环节。预计将吸引来自全球的 20 万专业观众,他们中有行业专家、企业决策者、技术研发人员等,共同探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寻求合作与创新的机会。
展会的背后,是强大的政策支持。由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九大部委联合打造 ,如此高规格的主办阵容,彰显了国家对机器人产业的重视,也为展会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提供了坚实保障。在政策的引领下,展会将推动机器人技术在各行业的深度应用,加速产业的智能化变革。
在这场科技盛宴中,三大核心亮点技术将重塑产业生态,展现机器人技术的无限潜力。
工业机器人正迎来 4.0 时代的变革,从传统的机械臂向智能生态系统演进,推动柔性制造成为新的生产范式。ABB 协作机器人 Yumi 便是这一变革的典型代表,它以其卓越的精度和灵活性,实现了 0.02mm 的高精度装配 ,能够轻松应对 3C 电子、医疗器械等行业中对精度要求极高的生产场景。在 3C 产品制造中,Yumi 可以准确地完成微小零部件的组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视觉技术方面,发那科推出的 AI 视觉引导焊接系统,实现了焊接过程的智能化。该系统利用先进的 AI 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焊接位置和焊缝形状,误判率降低了 98% ,生产效率提升了 40%。这一突破使得焊接过程更加精准、高效,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能源领域的创新也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新松机器人展示的氢燃料电池驱动 AGV,续航里程突破 800km,为工业物流提供了更加清洁、高效的运输解决方案。这种新型 AGV 不仅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了碳排放,还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效率和可靠性,为工业生产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5 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元年,众多企业纷纷发力,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在医疗领域,达闼医疗机器人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远程手术辅助,时延控制在 5ms 以内 。这意味着医生可以通过远程操控机器人,为远在千里之外的患者进行手术,打破了地域限制,让优质的医疗资源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地区。
在服务场景方面,云鲸智能推出的模块化服务机器人,展现了人形机器人在多场景应用中的潜力。这款机器人支持零售、导览等多种场景的切换,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快速调整功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商场中,它可以作为导购机器人,为顾客提供商品信息和购物建议;在展览馆中,它又能化身导览机器人,为游客介绍展品和展览内容。
核心部件的国产化进程也在加速。埃斯顿展出的国产高精度 RV 减速机,精度达 ±1arcmin,寿命超 3 万小时 ,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成果打破了国外在核心部件领域的垄断,降低了人形机器人的生产成本,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智能控制中枢是机器人的 “大脑”,其升级对于提升机器人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至关重要。西门子 MindSphere 数字孪生系统,能够对全产线进行实时仿真,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映射,实现了生产效率的优化和能耗的降低,能耗优化达到 15%。这使得企业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对生产流程进行模拟和优化,提前发现问题,提高生产的可靠性和效率。
研华科技发布的 5G 边缘计算网关,将数据处理时延缩短至 10ms ,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这一突破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加及时地响应外界变化,提高了机器人的运行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在工业生产中,机器人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快速调整生产参数,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
华为鸿蒙工业版的推出,更是为工业领域带来了一场操作系统革命。它支持百万级设备并发管理,为工业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鸿蒙工业版,不同厂家的设备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工作,推动工业生产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2025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机器人展不仅是技术与产品的展示平台,更是产业价值的汇聚与释放之地,从四大维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展会将成为机器人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50 + 新品将进行全球首发,这些新品涵盖了 AI 芯片、高精度传感器等关键领域,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英伟达将推出新一代 AI 芯片,其算力提升了 50% ,能够支持更加复杂的算法和应用场景,为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更强大的计算支持。在物流领域,这款芯片可以帮助机器人更快速地处理订单信息,优化物流路径,提高物流效率。
在高精度传感器方面,博世将展示最新的 MEMS 惯性传感器,其精度提升了 30% ,能够更准确地感知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在工业生产中,这种高精度传感器可以使机器人在操作过程中更加精准,减少误差,提高产品质量。这些新品的发布,将为企业提供技术升级的契机,推动机器人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为了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展会特别设立了 10 亿元产业基金,重点孵化 50 家科创企业。这一举措为机器人领域的创新企业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帮助它们突破发展瓶颈,加速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这笔产业基金将主要投向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关键零部件制造、应用场景拓展等领域,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全链条发展。
获得产业基金支持的企业,将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扶持。基金管理团队将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投资指导和战略咨询,帮助企业优化发展路径,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产业基金的引导和支持,将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企业,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人才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展会期间将举办全球机器人挑战赛,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参与,为企业搭建起人才选拔和引进的平台。挑战赛将设置多个项目,涵盖机器人设计、编程、应用等多个领域,全面考察参赛选手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通过挑战赛,企业可以直接发现和选拔优秀的机器人专业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赛事还将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和输送机制,定向为企业输送 5000 + 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提供有力支持。
标准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展会将发挥其行业引领作用,主导制定《人形机器人安全规范》等 6 项国家标准,为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规范和保障。随着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人形机器人安全规范》将明确人形机器人在设计、制造、使用等环节的安全要求,规范市场秩序,保障用户的人身安全。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展会将汇聚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各方力量,充分考虑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些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提升我国机器人产业的标准化水平,增强我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机器人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参展 2025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机器人展,企业将获得三重保障,实现参展价值的倍增。
精准获客是企业参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展会将为参展企业匹配 100 + 行业龙头采购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业的市场调研,深入了解行业龙头企业的采购意向和需求,为参展企业提供定制化商务对接服务。这意味着参展企业有更多机会与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品牌曝光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展会将联合新华社、央视等权威媒体打造专题报道,通过全媒体矩阵,实现全网传播量超 5 亿次。这将为参展企业提供一个广阔的品牌展示平台,让企业的品牌形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无论是在行业内还是在大众市场,参展企业都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为企业的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政策红利是参展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权益。参展企业将有机会优先申报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这是国家对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认可和支持。获得试点示范项目的企业,将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扶持,有助于企业加速智能制造转型,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智能制造成为行业发展趋势的今天,这一政策红利将为参展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展会元宝